放蚊防疫(下)︰基因改造蚊
上文提到,昆虫节育技术是一种有效控制虫害的手段。有科学家研究培育感染某种细菌的伊蚊,使其绝育,再释放到蚊患严重的地点,以减慢其繁殖速度,甚至减少其数量。 除此以外,也有科学家尝试用其他技术让蚊绝育,包括基因改造技术。技术来自牛津大学的生物科技公司Oxitec,专攻以基改技术控制虫患。Oxitec研究的成果基改埃及伊蚊(代号OX513A),其幼虫需要四环霉素(tetracycline,一种抗生素)才能生长,否则的话将会死亡。这使得人类可以大量培养OX513A,但放到野外时其后代就无法生存。 Oxitec跟大学及政府合作进行多项实验,包括在2011年巴西巴伊亚州(Bahia)。实际环境中的数据显示,释放OX513A可以降低一个地区的伊蚊数量8成甚至超过9成,大幅降低传播疾病的机会。 2014年4月,巴西通过许可使用OX513A作为控制蚊患的手段。去年3月位于圣保罗州的Piracicaba市宣布会跟Oxitec合作,以OX513A对抗蚊患,减低登革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。在巴西的寨卡疫症爆发后,Oxitec亦建议使用OX513A减少伊蚊数量,协助控制疫情。 然而近日有人认为,OX513A跟寨卡疫症有关,假若这个说法属实,将会非常重要;然而如果是流言的话,就会令人对这项有助抗疫的工具却步。因此在转发这类消息之前,应该小心检视一下相关理据。 先说结论︰目前而言这个说法没有根据,任何转发了类似的消息者,都应该尽快澄清,以免误传下去。下文解释原因。 目前流传的「基改蚊致寨卡」论调有几个版本,最初的来自一些阴谋论网站,包括网站Reddit上的阴谋论专区。贴文者的初步证据是两张地图,一张声称是OX513A释放的地点,另一张则是出现畸形婴儿的地点及数量︰ 然而这个比较有几个问题(在此先假设第二张地图的数据準确),首先第一张地图所标示的地点是Juazeiro do Norte,但贴文者想说的是巴伊亚州的Juazeiro。 上文提到巴伊亚州几个地方做过释放OX513A的实验,只要把地图重叠一下,就可以发现巴伊亚州并非中心地带,而且按地图比例两地相距超过200公里︰ 更重要的是,就算两者重叠我们仍不能把相关性视作因果关係,需要比较一下不同的假说当中哪个更加合理。 例如可能蚊患严重的地方会更倾向(或适合)实验OX513A,而寨卡病毒靠蚊传播,并且病毒导致婴儿畸形,故此情况更严重。当然,这个説法假设了病毒跟小头症有关,而目前相关证据仍未充份。 其后不同的网站和媒体,包括The Ecologist和《每日邮报》上开始出现类似说法(自然不用提跟着「参考」的华文媒体),并猜测当中机制。The Ecologist的Oliver Tickell提出以下猜想(整个机制有6点,但略去最后2点,原因见下文)︰ 然而必须再次强调,这个猜测难以成立。 20160207更新 不少声称「基改蚊引致寨卡病毒」的猜测,均引用一份据称是Oxitec的内部文件,指少量四环霉素可能会把OX513A的存活率由3%增加至15%。首先,读者须留意那是实验室中的数字,野外存活率会较低。 其次,文件中并未有提到确实要多少剂量。然而有一份研究评估过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低剂量四环霉素,会否增加OX513A的存活率,其结论是「不会影响使用OX513A控制埃及伊蚊数量的效率及安全性」。如果要令到最多的OX513A成虫存活,环境中所需的四环霉素剂量,要比现时调查发现的最高剂量还要高746至2500倍。 那幺3%的存活率会否有影响?马来西亚的基因改造顾问委员会评估指出,这极少数存活下来的OX513A风险甚低。原因之一是这些伊蚊跟野生伊蚊相比,其竞争力不足,例如有研究发现OX513A的存活率较一般伊蚊稍低,寿命亦更短。而且OX513A并没有任何天择方面的优势——新增的基因让牠们更难存活,只有3%的存活率使牠们很快就会在野外消失。 至于OX513A当中的PiggyBac基因会否「跳进」其他地方,例如病毒?在巴西政府的风险评估中已有考虑到这个问题,要求Oxitec证明基因的稳定性,假如基因真的会「四处乱走」,那就不会通过风险评估吧? 而最重要的是,正如《Discover Megazine》的「科学寿司」博客指出,寨卡病毒根本就没有DNA,只有RNA。PiggyBac是双链结构,而寨卡病毒的RNA则是单链,在複製自己时不会变成DNA。而且病毒也不会进入细胞核,无法接触OX513A的基因。 换言之,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任何生物学根据。而且科学家分析在巴西出现的寨卡病毒,发现跟早前在南太平洋岛国流传的类似,并估计是由该处传入。 目前而言,没有任何证据显示OX513A导致寨卡疫情,近日出现的「报导」仅为危言耸听。任何人要把两者拉上关係,就应当提出一个科学上可行的机制,再进行验证。而且需要考虑其他可能解释,从而判断哪一个成立的机率较高。 基因改造技术带来的恐慌往往跟实质证据不成比例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反对基因改造的团体不断发布没有根据的猜测,甚至已知为假的流言(例如讹称「基改棉花导致印度棉农自杀」,又或以公关製造「孟山都将上国际法庭受审」的假象)。 当然,基因改造的风险确实存在。正因如此科学家才需要小心研究、分析数据以降低风险,同时让人能够享用科技成果,例如减少疾病传播、减少使用农药甚至改善环境。漠视证据甚至造谣引发恐慌,只会对社会的政策讨论带来负面影响,令人作出错误判断。 一个健康的讨论环境应该懂得区分「合理怀疑」与「只挑选有利证据」甚至「阴谋论」的分别。假如基因改造的问题真如反对者所指那幺多,科学界却如此支持,那就代表科学家都参与一场基改的大阴谋,但这场阴谋到底如何维持这幺多年?似乎机率极低。 OX513A在2011年于Juazeiro释放,有部份存活下来; 这些存活下来的后代跟其他蚊交配,传播其新加入的基因; 其中一条新增的基因piggyBac因此在当地的埃及伊蚊中流传,这条基因更「跳进」寨卡病毒之中; 一些突变的寨卡病毒在天择下变得更大破坏力,而且可以进入人体改变其基因。
Oliver Tickell亦于网页上表示,其假说应该不正确︰The Ecologist文章截图 存活率的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