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度改建、两次大火,「台北之胃」建成圆环今天拆除
(中央社) 建成圆环今天开始拆除,将改建成绿地广场。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,历史一直在往前走,有些变成记忆,也没办法。 柯文哲上午出席世大运记者会,会后受访时表示,圆环是前市长马英九的时候盖的,耗资新台币2亿元,「也不是不用心,但就很奇怪」。 柯文哲说,圆环找不到好的用途,现在几乎是蚊子馆,本来考虑是否回复夜市,但附近已经有宁夏夜市,历史一直在往前走,有些变成记忆,也没办法。 柯文哲表示,圆环底下的古蹟会先弄出来,目前规划圆环先拆掉,暂时当公园用。至于未来要怎幺做,以后的事以后再烦恼。 建成圆环早年是台北小吃、美食重镇,但随着时代演变,逐渐没落,北市府计画把圆环拆除,以恢复历史意象为方向,打造成绿地广场,并让日治时期的防空蓄水池重现。 周边商家、居民异口同声直呼「超捨不得!」但他们也说,圆环最美好的年代已过,百货公司、宁夏夜市等商圈兴起,就算圆环重新开幕,也无吸引力,期盼拆除改建后,让圆环以新风貌出现。 林钦荣今天到圆环巡视,了解拆除工程状况,他表示,圆环底下有日治时期古蹟,可说是台北市的宝贝,拆除工程会在保护古蹟前提下进行,同时拆除工法也以低噪音为主,尽量降低影响周边民众情形。 林钦荣表示,圆环拆除后,将成为平面的地景广场,预计明年7月左右完工,之后会与地方讨论,是否增设雕塑等东西,提高圆环艺术气息。 林钦荣指出,圆环周边有股能量正蠢蠢欲动,包括重庆北路、延平西路等地建筑、土地,都有希望都市更新的声音,未来市府会协助民办都更,把整体环境再造提升。 建成圆环是老台北人共同回忆,这里曾聚集、孕育怀旧的台湾风味小吃,被誉为「台北之胃」、「台北厨房」。历经2次火灾、3次拆除改建,几经兴衰,繁华落尽,今天开始拆除建物,将再化身圆环绿地广场。 建成圆环(台北老圆环)位在重庆北路一段与南京西路交叉口,早期是一片低洼沼泽,日据时期规划成「圆公园」,四周种满七里香,榕树等植物,成为休憩场所,随着人潮渐增,摊贩、商家陆续涌入进驻,把圆环点缀的热闹非凡。 圆环当年因有淡水河商船与铁路运输过往,大稻埕的发展促成建成区繁荣,商人多在圆环落脚休息,居民也日增,商机无限,眼尖生意人开始摆摊,1921年后各式各样称为「露店」的露天摊贩大量聚集,形成圆环消费商圈,并发展出肉圆和蚵仔麵线等乡土风味小吃,声名远播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圆环饱受打击和影响,1943年日本政府为战时需要,禁止圆环夜市活动,并在圆环中央挖掘防空救火用的蓄水池,还在四周兴建防空壕,圆环的摊贩只好另觅地点摆摊。等到台湾光复后,国民政府把蓄水池填平并拆除防空壕,摊贩商家才再回笼、聚集。 这个时期的摊贩生意变得更多元化,不只贩卖小吃,还兼卖日据时代的杂货,夜市热络,灯火通明,常到天亮才休市。 台湾光复初期,圆环中心有个小广场,时有戏剧、布袋戏和说唱艺术、艺人走唱登台演出。圆环的夜市走唱孕育出张邱东松(烧肉粽)、苏桐(青春岭)和杨三郎(望你早归)等许多杰出的台语音乐创作人才。 「北圆环,南龙山寺」这句俗语道尽台北早年最繁华的两处地方。圆环的知名小吃美食应有尽有,像是「龙凤号」五香肉捲、「三元号」鲁肉饭、「顺发号」蚵仔煎、「吉星号」花枝羹,「吉祥号」鱼翅肉羹、「万福号」润饼捲等,是当时台北规模最大的夜市。 几经扩张,圆环从市集成为一个建筑型态,不过经1993年、1999年两次火灾重创,加上各类型百货、夜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,圆环光环逐渐黯淡,虽然曾耗资新台币2亿元新建成「建成圆环美食馆」,仍旧无法挽回颓势,2007年正式歇业。 圆环后来也曾短暂重新开幕,却因租约等问题,最终再度熄灯,北市府决议拆除后,以恢复历史意象为方向,预计在拆除完毕,后续由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进行广场兴闢工程,在2017年7月底前闢建成绿地广场,但日据时期的蓄水池、防空壕都会保留,还圆环早期原貌。至于圆环的繁华、风味,只有从老照片去回味。
上一篇:三度携手!Emma Stone 和 Ryan Gosling
下一篇:三度曝光,KIASoulster概念车原形毕露!